7月28日,梅州新闻一队延续昨天的行程,继续深入中兰村进行访谈和调研。队员们一大早便往大山深处出发,到达了一户种植生姜和养殖蜜蜂的农户,农户热情地拿出自家生产的蜂蜜接待队员,蜂蜜水的沁润甘甜拂去了队员们在烈日中进行拍摄工作中的疲惫。
品尝美味后,李书记和农户带领队员们来到了种植生姜的农田进行观察,书记向队员们介绍了农户种植生姜的原因和近几年的收成状况,种植生姜带来的可观收入为农户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驻村第一书记李彩阳和农户在姜田)
告别姜农后,书记带领新闻扶贫一队来到通过广州大学扶贫工作帮扶下实现脱贫的村民家中,队员们了解到,此前该户村民因家庭人口众多而劳动力少,收入难以维持家庭的日常支出,在对口扶贫下,该户村民通过发展养猪、养鸡、养鸭的产业,家庭人均收入大大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李书记向队员介绍脱贫户的家庭状况)
村民得知广州大学暑期实践团队的到来,特意在繁忙的农活中抽出时间接受队员们的采访,村民认为广州大学的扶贫工作在村内的成果是非常明显的,在过去,泥泞的道路让他们的出行十分困难,也让他们缺乏对外交流的机会,而现在山路成了水泥路,村民种的、养的东西有了更多的机会销售出去,他们的收入多了,生活自然也就好了。
最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的是客家土楼的参观,两百多年的风雨带给了土楼许许多多的印记。这富有历史气息的楼房,也被纳入了当地旅游景点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期待这里能成功开发,向更多的人宣扬客家文化,展现客家风采,也期待旅游业的顺利开发也将为这里的群众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幸福。
梅州新闻扶贫二队在田秋生院长、夏德勇教授和学工办高莹莹老师的带领下抵达兴宁市新圩镇大村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州天河区沙东街道办事处驻大村村第一书记郑狄杰及其他村委委员对队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大村村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取得的成效。田院长向村委会表明了新闻扶贫队伍的来意,夏教授就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向郑书记进行更多的了解。
在交谈中,扶贫队伍了解到:当地因地制宜发展原生态产业,集体经济收益相较往年翻一番,且80%的扶贫产业收益会分配给贫困户,增加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今,大村村正在往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方向发展。

(田院长、夏教授与村委委员进行交流)

(新闻扶贫二队与大村村村委会合照)
随后,郑书记邀请队伍到兴宁市四季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到场后,公司人员热情招待队员们品尝当地生产的农产品,扶贫队伍与村委委员们愉快畅谈了近两个小时。公司董事长刘苑红向队伍介绍了当地的农村经济:公司积极拓展并利用山区资源,在大村村建立种植生产基地,规模面积达1300亩,带动农户大力发展无花果、红薯、食用菌等种植产业。郑狄杰书记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历,包括基层党组织建设、第一书记的引领作用、政策的支撑及脱贫工作的发展思路和措施等等。

(院领导老师与郑书记在四季美农业科技公司内)
中午11时许,新闻扶贫二队跟随刘董事长出发前往当地的无花果生产基地、野生黑皮鸡枞菌种植基地参观,刘董事长介绍了无花果与鸡枞菌的生长周期、种植技术与培养措施等等,让队员们近距离接触种植农业,了解大村村的农产品生产方式。

(刘苑红董事长向新闻扶贫二队介绍无花果基地)
经过对大村村的走访与观察,梅州新闻扶贫二队的成员对脱贫攻坚工作有了切身感悟和更深刻的认识。

(扶贫队伍在野生黑皮鸡枞菌种植基地)
文字编辑 陈以锘 黄碧容
摄影编辑 陈以锘 杜欣琦 李雅洁
图文校对 李雅洁
指导老师 张静民 夏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