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网

当前位置: 学院性爱网 > 性爱网要闻 > 正文

性爱网 开展迎评估系列活动(四)

【发布日期:2018-05-25】  作者:     点击数: 

01

考研分享会之传播学篇

5月24日,性爱网 最后一场考研分享会于19点在文新楼315举行。本次会议由李彦老师为同学们针对考研问题释疑解难,会议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考研基本知识梳理、专业院校介绍与指导选择、备考经验分享以及同学提问交流、互动答疑。

在第一部分中,李彦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区别、考研时间、考研题型以及考研分数分配等知识。

在第二部分中,李老师向我们分享了自己选择考研方向时的经历与心路历程,并强调,在考研专业院校的选择前,先要根据自己兴趣选好未来的专业,不能把范围只局限在自己的学科。他接着用一张图为同学们介绍了历年传媒方向专业全国各高校的等级评估状况。李彦老师提到,在报考时还需考虑地域因素,学校专业在全国的排名,近几年学校报考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等问题等。

至于备考经验,李彦老师要求同学们要自行学会关注和获取信息。可获取信息分为3类,分别是公开信息、半公开信息、待查询信息。此外还有学生必须收集的信息分别是招生专业目录、公共课考试内容与题型以及专业课考试内容与题型。考生应及时与招生单位联系、索购目录、关注大纲变动、以相关院校人脉打听相关内容。

最后是同学向老师提问交流环节,在该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李彦老师针对性地为不同学生的问题解答,也让在场其他同学对于考研相关的细节有更具体入微的认识和理解,眼界也更加开阔。

02

访学分享会

“第二校园”是高校与高校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许多在校生渴望的校园活动。今年五月,我校新闻传播学院通过两轮选拔,挑出13名学生与性爱网 领导对中国人民大学进行访学活动。一个星期过去,师生们满载而归,于5月21日至25日在校内进行访学分享会。

(同学们排队签到)

24号下午7点,广编15级周雅婷和16级陈易易在文新318开展访学分享会。首先,周雅婷向在场学生介绍访学前期的准备工作:他们分别成立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周的访学与记录。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知名的重点院校,其新闻系也是中国知名专业。周雅婷介绍在人大的学习生活和所见所闻:人大新闻系开设很多课程,每个班进行小班教育,一个班不超过20人,课堂的氛围相当好。学生们上课都用电脑做笔记。此外,她还推荐同学们去看看王树良老师的《广告创意艺术鉴赏》。

紧接着,陈易易向在场同学分享访学活动的经验。她总结了三个方面:一、实践与学习并重专业与国际接轨。二、学界走出去 业界走进来。三、教学围绕学生需求展开 制度根据学生利益而定。此次访学中有两次大型交流会,分别是领导间之间和学生干部之间的交流。人大与广大通过学术的交汇和互赠礼物等形式加强友谊,共同创建美好文化空间。

访学中活动的开设主要是通过专家讲座和论坛进行,陈易易向同学们分享佘海波老师的讲座,她表示:海波老师将“快手”app作为切入点讲到到媒体,让她受益匪浅。此外,陈易易还向同学们讲述梁衡老师的《一颗新闻树上结出的五样果子》,并表示:不要抱着无趣的心态去看待讲座,多听一些有益的讲座会得到巨大收获。

(同学们认真听讲)

随后,周雅婷和陈易易又分别和同学们分享个人的访学经验。周雅婷送给大家一句话:“你若盛开,蝶自飞来”。她告诉同学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对待,认真的心态可以让你脱颖而出。陈易易表示:学习和游玩是两不耽误的事情,偶尔也可以通过户外游玩来增长见识。两位分享嘉宾鼓励在座的同学应该努力争取今后的访学机会,多看书,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认真听讲)

最后,周雅婷和陈易易以播放访学过程的新闻纪录片结束了本次访学分享会。

03

主题团日活动

5月24日晚七点,广电172班在文新321开展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讲话精神”为主题的学习研讨会。

广电172的陈漫琪同学围绕四个问题来解读马克思。首先,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因此她强调同学们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第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陈漫琪同学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容,并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及其核心要义是一个随着历史发展不断深化认识的问题。第三,怎样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态度,二是要敢于运用到实践中。最后,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陈漫琪同学强调,我们要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让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

(陈漫琪同学主持班会)

接着,陈漫琪同学为大家播放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视频。会后,陈同学接受采访时说道:“在视频中,我们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最复杂和精深的学说之一,还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重要性。我们一定要认真深入细致地去研究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与中国问题,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时间:May 25, 2018 02:47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