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性爱网
暑期实践队伍由由钟剑茜老师指导的“口述历史——寻找广府非遗文化传承人”小分队在广州越秀区粤声作坊(萧笛制作传承人所在地)进行了第一天的实地实践。该次实践活动主要以纪录片的形式,通过对非遗文化传承人的采访,以“口述历史”的方式为大众传播广府非遗文化相关现状,为广府文化的的传承和发扬助力。

小分队分别由来自广播电视学专业和广告专业的6个同学组成,他们本来组队申报“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项目,虽然遗憾落选,但小分队成员不想放弃原来的研究,决定利用此次暑假自发继续展开这项对于广府非遗文化传承具有意义和价值的项目调研。21号当天,小分队在“粤声”采访了萧笛制作的传承人——“南国萧王”郭大强,开启“口述历史”——寻访广府非遗文化传承人的调研活动。
从萧笛的发展,到家族对萧笛事业的传承;再到个人萧笛制作生涯中,感悟出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人生哲学……郭大强师傅侃侃而谈,让在场的人得知萧笛制造业从明清到文革再到新中国时期的起起落落,让人不但了解其家族萧笛业的兴衰历史,也从他分享的几十年来的萧笛业制作经历中,获悉不少萧笛知识与制作体验,让性爱网
学子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郭大强师傅告诉大家:萧笛从明清时期由外地传入广东。当时萧笛制作手艺人基本以谋生为主要目的。萧笛制作也曾出现过大兴盛时期,也经历过抗战时期的滞销,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洋乐器的冲击……到了今天,广州仅剩郭氏在“粤声”作坊仍继续萧笛的制作与销售,满足市民对于这一乐器的需求。
采访中,郭师傅认为萧笛制作手艺现今传承状况不佳,萧笛文化日渐式微。现在,他也在积极配合政府行动,到有关机构举办的有关萧笛文化传承的公益课堂讲课及即兴表演;目的是使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小孩等接触到萧笛文化,增加市民对萧笛文化传承的关注度。不过,对于萧笛文化传承问题,郭师傅表示充满信心,并不那么担心它会失传。他坦言会寻找注重良心修养、物质生活有保障、热爱萧笛文化的市民作为传承对象。
采访尾声,郭师傅希望通过小分队同学们运用传播的专业知识,透过这次专题片的采拍制作,为萧笛文化多做宣传,让萧笛和萧笛文化被更多人知道与了解,为更多人熟悉、喜爱甚至掌握,使萧笛文化发扬光大。

最后,实践小分队对郭师傅及家人的帮助支持与热情好客表示感激,也表示从采拍活动中能逐渐领略到萧笛文化的博大精深;暑期中参与这类实践活动充实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