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2日开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基础》课堂上,18级的同学发现,这门课程和原来想象的基础理论课程不太一样:每周的课程都由不同的老师来讲授,在一学期的课程里可以听到全学院4名教授、3名副教授讲课;课程的内容也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还包含了网络空间安全、融媒体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等新闻传播行业最前沿的内容;课程的作业也和普通理论课程不一样,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去做调研报告、语言节目甚至抖音短视频等等。这些全新的教学方式,都是学院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基础》金课建设的改革措施。

为全面强化学院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传播人才,学院以《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基础》这门课程为突破点,推进学院的金课建设。去年开始,学院组织团队到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的调研。今年年初,学院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教授到校交流。在借鉴国内知名高校的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学院专家多次研讨论证,形成了课程建设方案。
该课程的教学团队由田秋生院长领衔,成员有院领导、学院专家教授、中青年骨干教师、校外知名专家等。课程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包括历史、理论、实践三大模块,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网络空间的安全与治理、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规律、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国际传播力、讲好中国故事等,结合线上线下课程建设和实践训练,对学生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新闻观与价值观。

据田院长介绍,课程按照教育部、中宣部“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2.0”文件要求,结合学校2019年教学工作会议提出的推进金课建设目标,努力为学生们梳理、展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时,学院还将依托市委宣传部和广州大学共建新闻学院的资源,结合“新闻扶贫”暑期实践活动、“媒体人进课堂”系列讲座、拔尖人才和协同育人实验班等教学改革措施,推进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的卓越新闻人才培养改革,加强学生传播能力和新闻观培养,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